赛事中心穿越火线官方网站:张超教授和宋剑副教授课题组在人工韧带领域发表综述

发布人:邵佳升

韧带组织由滑液包裹、缺乏毛细血管,因此在受损后难以自愈。目前,将韧带支架假体移植或植入患处,辅助或替代原生韧带组织已成为临床重建韧带功能的重要选择。其中,人工韧带假体材料来源广泛、无交叉感染风险、力学强度高、短中期预后效果良好,于上世纪70年代首次获准进入临床应用,如今已发展出若干款商用产品。然而,现有产品普遍缺乏生物活性、难以与宿主骨组织形成良好骨性连接,长期随访中常见严重滑膜炎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的报道。

近日,TOMID张超教授和宋剑副教授课题组联合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刘文亮团队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JCR-Q1)发表论文,对人工韧带的生物活性提升策略研究现状与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image-20221012170321-1

论文首先对当前人工韧带代表产品及其临床预后进行了综述,指出生物活性的提升是降低并发症率的关键之一。随后,分别以支架材料和细胞行为作为切入点,将人工韧带生物活性提升策略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从细胞行为切入、改进假体生物活性有助于直接建立骨性连接,因此更加推荐,然而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最后,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自纤维、织物和假体三个层次分别阐述了人工韧带假体的制备与改性手段。该综述着眼于人工韧带假体的生物活性提升,对人工韧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如何改进临床预后效果提供了参考。

TOMID博士生李昇霖和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王书晗高级工程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TOMID宋剑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张超教授和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刘文亮副院长。足球竞猜为论文第一单位。本研究得到了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RCBS20210706092410021)的资助。感谢TOMID王佳力副教授对论文工作的指导。

论文信息:Li SL, Wang SH, Liu WL, Zhang C, Song J*. Current strategies for enhancement of the bioactivity of artificial ligaments: A mini-review [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 2022, 36: 205-215. https://doi.org/10.1016/j.jot.2022.07.011

 

供稿:李昇霖

终审:宋剑